【新春走基層】“攬工漢”們的“年終總結”

2018年02月08日 16:39  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2月7日電 年關將近,在寧夏銀川市的一個十字路口,每天早晨都會有一群身著厚重棉服的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一旁三輪摩托車掛著木工吊頂、定制家具等字樣的紙板則說明了他們攬工漢的身份。說起過去的一年,他們有喜,有憂,有期盼。

  來自寧夏隆德縣的王克勤在銀川市打拼將近20年,電動車前別著的滾刷說明他是個粉刷工,也正是靠著這把滾刷,他供出了自家兩個大學生。過去一年,王克勤跟著裝修隊、靠著熟人,收入在六七萬元,這樣的收入在寧夏山區(qū)農村已是十分可觀。

  想過上好生活,最終要靠自己努力。我們家在山區(qū),種地沒收成,只好出來打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夠走出大山,現在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王克勤笑著說。

  這個不起眼的十字路口不僅是勞務市場,更是農民工群體就業(yè)的微縮盆景,匯聚了不少農民工的創(chuàng)業(yè)史。

  “2017年5月至11月份的每天早晨,都有好幾百人聚在這里找工作,來這里的大多是莊稼人,部分人初來乍到一時找不到工作,這并不新鮮。出門在外誰都不容易。廉價招待所老板李柏林見證了攬工漢們的苦辣酸甜。

  在李柏林看來,攬工漢最怕的就是沒活干。尤其是近幾年,建筑及房地產行業(yè)不景氣對攬工漢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之前行情好的時候,像王克勤這樣的熟練工人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而這樣的好日子似乎一去不復返了。王克勤告訴記者,房地產不景氣,家裝行業(yè)也受到了影響,2017年的活兒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趁著年前這幾天,他每天早上都來試著攬點小活,多掙一點好回家過年。

  除了工作減少,欠薪也讓攬工漢們頭痛不已。來自甘肅平涼市的唐厚生是木匠出身,奮斗多年,他成立了裝修工程隊,還在銀川市賀蘭縣買了房。即使到了年底的淡季,忙活了一年的唐厚生也不舍得歇著,一早便開著三輪摩托過來碰運氣。

  因為工程大多沒有合同,拖欠工資便時有發(fā)生。我們有時要為一點工錢跑好多趟。唐厚生說。

  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但以王克勤和唐厚生為代表的攬工漢都有著自己的生活理想。

  王克勤希望小兒子也能考上大學,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好的未來;唐厚生則希望能在銀川市里買套房,工作、生活更加方便。他們大多不善言談,卻都在為各自的小目標默默奮斗著。

  說起新年愿望,攬工漢們最大的期盼便是有活兒干。唐厚生說:雖然掙的是辛苦錢,但我們不怕苦。春節(jié)過后家裝行業(yè)將逐漸迎來旺季,我們希望活兒多些,只要忙起來,我們心里就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