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卡資金“打水漂”? 消費者可以這樣維權

2020年04月09日 17:24  經濟日報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qū)的吳女士最近頗為糟心,春節(jié)前她剛在小區(qū)樓下某洗衣店充值1000元預付卡,僅使用過一次。但幾天前,她突然發(fā)現那家店已“人去樓空”,自己卻從未收到任何告知信息。

  “我在這家店洗衣服將近4年,服務關系相對穩(wěn)定,所以當店員說充值1000元可享受8折優(yōu)惠時,我沒多想就充錢了!闭劶按耸拢瑓桥渴譄o奈。

  實際上,像吳女士一樣遭遇預付卡“踩坑”事件的消費者并非少數。近年來,“預付卡消費”已流行于洗衣、餐飲、健身房、美容美發(fā)、教育培訓等行業(yè)。

  預付卡消費是指消費者預先向預付卡發(fā)行者支付一定資金,獲得消費憑證,按次、按期獲得商品或服務,消費者從中享受一定優(yōu)惠。

  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規(guī)則不完善、監(jiān)管不到位等原因,商家“人去樓空”,消費者資金“打水漂”時有發(fā)生。

  值得注意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商家,尤其是個體經營者現金流吃緊,預付卡消費受到了嚴峻考驗。

  記者調查發(fā)現,除“消失”的商家之外,尚在正常營業(yè)商家中,也有部分商家單方面宣布暫停預付卡支付,消費者必須使用現金交易。至于何時能重啟預付卡使用,商家并未給出明確答復。

  那么,當消費者遭遇以上問題時,是否只能自認倒霉?面對預付卡“雷區(qū)”,消費者應該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業(yè)內人士表示,按照預付卡規(guī)則,已付費消費者與商家之間實際上已簽訂了消費服務合同,并且已選擇了以預付費形式消費。如果商家暫停預付卡使用、僅支持現金消費,這屬于單方變更消費方式,缺乏法律依據。

  相比之下,商家“人去樓空”、消費者“退款無門”問題則更顯棘手!叭绻蚪洜I不善‘人去樓空’,那么就不能以因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商家暫停營業(yè)或無法履行,從而適用《合同法》第1178條規(guī)定的因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原因導致不可抗力致其違約為由,要求減輕或免除其責任!北本┦兄新劼蓭熓聞账蓭煆垥跃照f。

  張曉菊表示,即便受疫情影響,商家也要及時履行通知義務,不能“人去樓空”。在國家要求復工復產后,就更不能以此為由不履行合同義務。

  因此,商家的這種行為是嚴重違約行為,應承擔繼續(xù)履行并承擔違約責任。作為消費者,可根據具體情況,向法院提出要求解除合同的訴訟請求。

  “雙方也可通過協商變更服務方式,將線下服務變?yōu)榫上服務!睆垥跃照f,當然,變更合同需要雙方協商一致,如果消費者不接受合同變更,仍可選擇要求解除合同,并有權要求商家退還相關費用。

  如果采取預付款方式的商家在涉事案件中涉及金額較大,并且根據商家的具體實際并非屬于不能履行情況,而是趁著疫情人為選擇“人去樓空”,其行為就涉嫌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情況,構成合同詐騙罪。消費者可保留好相關發(fā)票、合同、往來記錄,選擇報警等方式解決。

  此外,消費者還可以選擇使用行政手段,比如撥打12315向商家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維護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