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外培訓是部“連續(xù)劇” 多措并舉方能長效

2018年06月04日 18:07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64日電(郭亞麗)近年來,以應試為導向的校外培訓機構裹挾著家長不斷在教育培訓上加大投入,這個被媒體比喻為劇場效應暗戰(zhàn)同時也導致孩子們的課業(yè)負擔不斷加重。

  今年2月,教育部聯(lián)合四部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針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無證無照、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等亂象重拳出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治理校外培訓是場攻堅戰(zhàn),必須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是連續(xù)劇,必須按照時間節(jié)點,深入持續(xù)地推進這項工作,務求取得每個階段的工作目標

  斬鏈條+立公約+“機構

  推動校外培訓機構行業(yè)自律

  專項治理工作啟動后,圍繞治理目標,各地高度重視,明確了專項治理的時間表、路線圖。截至523日,全國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128418所,并且邊摸排邊整改,已整改培訓機構12251所、中小學校272所。

  斬鏈條是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公眾關注的點招問題,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委主任陸云泉表示,我們已經約談過若干位校長,從學校來講,已經沒有空間和途徑。現(xiàn)在的點招行為,不排除是民辦的校外培訓機構,打著這樣的幌子,忽悠家長去報班。他強調說,我們治理的力度應該說是前所未有的,發(fā)現(xiàn)一個,停止這個民辦學校招生,對公辦學校的校長來說就是要免職。

  為了推動教育培訓行業(yè)自查自糾,教育部還組織舉辦了校外培訓機構自律公約簽約活動,全國160家最有影響的校外培訓機構共同簽署了公約,承諾依法、誠信、規(guī)范辦學。據明師教育總校長肖明良介紹,四部委文件公布后,明師教育隨即在廣州撤銷了一些有夸大嫌疑的宣傳,要求老師對授課大綱的編寫嚴格遵守課程標準和大綱,同時,對租賃面積未符合要求的授課點按要求增加面積。未來,明師教育還將開發(fā)少兒美術、棋類、閱讀類拓展、機器人等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課程。以向未來生長為教育理念的卓越教育也在專項治理行動公布后,第一時間停止了奧數(shù)集訓隊和奧數(shù)賽培班,并對存在超綱超前嫌疑的講義內容進行更換,同時要求新老師試用期轉正必須先取得行業(yè)的教師認證。

  據介紹,廣州市還將構建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平臺對機構進行清單式管理,目前這個平臺的架構仍在開發(fā)設計階段,將明確準入清單,屆時,培訓機構的課程內容、師資力量、招生運營情況等都會在網上公開,并且鼓勵社會、學生及其家長參與監(jiān)管,在此基礎上,結合群眾評分情況,建立黑白名單制度,以此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在提高教學質量、履行社會責任上下功夫,并通過大數(shù)據分析為以后的決策提供依據。

  免費托管”+“個性化服務

  解憂家長三點半困擾

  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訓機構是部分家長解決三點半困擾而采取的一項被動選擇。因而除了直接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探索解決小學生課后校內托管問題也成為很多地方配合專項治理行動組合拳中一個重要解決方案。

  在學校上課比在外面上課更有安全感,因為這里有自己熟悉的老師和同學,校外機構學生很多,課堂很吵,而且里面還很熱。就讀于廣州市天河區(qū)華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吳威林這樣告訴記者。采訪時他正在上華融小學開設的課后托管服務興趣課程——象棋,在這之前,他已經在校外機構上了兩年象棋興趣班。類似的興趣課程華融小學還設置了很多,吳威林告訴記者,他還報了語言藝術興趣課程。據了解,廣州市天河區(qū)教育局為解決小學生放學后無人照看、安全存在隱患等問題,近兩年來,一直積極探索解決小學生課后校內托管問題,華融小學便是其中的一個試點學校,今年5月,天河區(qū)在全區(qū)55所公辦小學全面啟動了小學生校內課后托管工作(簡稱“600工程)。

  據天河區(qū)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曾東標介紹,在家長自愿選擇的前提下,天河區(qū)為小學生提供從放學后到下午6點的兩類課后托管服務套餐,一類是由本校教師負責管理的以看護為內容的免費基本托管服務,一類是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來開展閱讀、游戲、科技、體育、藝術等興趣小組活動的個性發(fā)展服務,部分項目還可以彈性延遲到7點。引入的第三方機構要有教育情懷,真正想為社會服務,一旦發(fā)現(xiàn)利用學校作為宣傳陣地,通過其他方式宣傳或開展校外增值服務,會立刻取消資格。

  具體到華融小學,我們在引入第三方機構的時候要求他們做到這幾點:師資好,收費低,課程多,質量優(yōu)。”“師資好主要保證兩條,所有教師進來要有教師資格證,還要有教學經驗。華融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郭文峰在采訪中表示,學校會對每個項目的收費進行嚴格的核對和審查,很多課程的費用比校外同類水平的機構低一半左右。每個班級都派了校內老師進行監(jiān)督,對平時的上課情況、家長反饋、教學考勤進行跟進。此外,家委會也會全程參與到第三方機構的引入、管理與考核當中。每學期,學校都會舉辦開放日來向家長展示孩子的學習成果,家長可以進行現(xiàn)場評價。

  華融小學學生趙曦冉的爸爸認為,學校開展個性化課后服務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解決了家長接孩子的難題,與此同時也讓孩子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行學習,希望能給孩子一個童年

  讓學生在學校吃飽”“吃好

  從根本上解決培訓熱

  孩子之前在學校的考試中,語文和英語都90多分,數(shù)學才考了58分,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分數(shù)有點低,作為家長,我也很著急,所以后來選擇到培訓班學習一些解題技巧。廣州一名明師教育學員的媽媽這樣告訴記者。同時,學員自己也表示,因為覺得校內老師也很忙,所以沒有去向他們請教。

  其實,類似的情況也是在校內吃不飽這一類學生群體的畫像。這一問題不論是對學生還是老師來說,其實都面臨著很大的考驗。廣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華山鷹認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是減輕學生壓力的重要方式。

  對于老師來說,“‘,要精準,,要講到關鍵的地方。要向40分鐘要效率、要質量,老師應該用四十分鐘解決70%的問題,課余時間讓學生解決30%的問題,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廣州市執(zhí)信中學校長在采訪中說到,執(zhí)信中學提倡高效課堂的理念,對各個學科都提出了這個要求。

  針對英語來說,同學們的水平比較容易拉開差距。我們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比如有的同學愛好讀原版英文小說,那么他們的閱讀作業(yè)就不用做了。有的同學基礎比較薄弱,我們會針對教學大綱和教材合理調整難度,做一些校本教材。未來,我們的目標是考試也分層,學得快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學懂、弄通,慢慢進步。執(zhí)信中學英語科副科組長岑立平這樣介紹。

  老師會很關鍵,但是學生也得會。執(zhí)信中學初一學生李依尹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興趣非常廣泛,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她從一年級到初一都沒有上過課外培訓班,因為她把自己的課余時間都投入到了14個興趣愛好中,之所以依然能取得好的成績是因為她從一年級開始就養(yǎng)成了高效學習的習慣,李依尹認為,與其低效率地學習一個小時,不如高效率地學習十幾分鐘。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上課的時候全神貫注,積極發(fā)言,課內的問題一定要在課內解決,只要認真了就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去做很多重復的事情,一步到位是非常棒的感覺。

  編后語

  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徹底解決,這部連續(xù)劇想要標本兼治,需要部門聯(lián)動、家校共治、社會參與。環(huán)環(huán)相扣中,每一個節(jié)點都有自身發(fā)揮的價值,而觀念的轉變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唯有各方共治、共建才能還孩子一個真正的童年。